2023.06.09 15:00 星期五报告会
梁超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基于超长周期地震动估计2018年夏威夷Kilauea火山岩浆粘度

2023-06-06

基于超长周期地震动估计2018年夏威夷Kilauea火山岩浆粘度

梁超 博士

四川大学 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2023.06.09(星期五)15:00,理科二号楼2821

报告摘要:

岩浆粘度是控制火山喷发行为的关键物理参数。火山岩浆粘度越高,喷发越强烈。类似于泳池内摇曳的水面,夏威夷Kilauea火山的岩浆湖在落石或气泡破裂的激发下也会发生超长周期的晃动,其衰减速率对岩浆粘度非常敏感。利用201853-6日夏威夷Kilauea火山喷发过程的超长周期晃动信号和岩浆湖面高程资料,建立了Kilauea火山岩浆湖三维模型,获得了火山浅部的岩浆粘度估计。岩浆动粘度随着岩浆湖高度下降而不断升高,从201853日喷发之初的0.25 m2/s 增加到56日的2 m2/s,密度梯度相对稳定。通过与重力测量和地球化学等其它观测数据融合,认为岩浆湖温度是粘度变化主要控制因素。岩浆湖上部平均温度低于1150℃,在201853-6日期间,下降约80 。研究表明,基于物理过程的数值模型能够揭示岩浆运动机理,约束岩浆动力学机制,且适用于其他类似的流体晃动问题。

报告人简介:

梁超,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四川省地震学会理事。2013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19-2021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Geoazur实验室博士后,致力于火山与地震灾害物理机理研究,特别是地球岩石圈内固体形变与流体运移中多物理场的观测、模拟与反演,在EPSLGRLJGR等期刊发表论文十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6篇。202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