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Andreas Fichtner教授来北大交流访问
2024-01-15
应本所宋晓东教授、马锦程博士后邀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教授、著名地震学家Andreas Fichtner于近日到访北大,开展了为期数日的学术访问,旨在增进学术交流与跨区域合作。Fichtner教授学术团队的研究重点为地震全波形成像和光纤地震学,在地震波场的数值计算、非线性反演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发展了一系列新方法;近年来利用短至数千米、长至一百多千米的光纤,在城市、火山和冰川等复杂环境中开展了高分辨率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的创新型研究。1月7日和9日,Fichtner教授分别就全波形反演和光纤地震学做了两场精彩的专题学术讲座,吸引了线上和线下众多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参与交流。讲座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Earthquake Science (EQS)和北京大学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
1月7日的报告题为“Parsimonious full-waveform inversion and the Collaborative Seismic Earth Model”,由宋晓东教授主持。在报告中,Fichtner教授展示了一整套正演建模和反演策略,可以将全波形反演的计算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该方法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根据波场的几何性质,构建波场自适应的谱元网格,有效地将三维正演问题转化为了一个近二维的问题;2)动态的小批量事件反演策略,每次迭代选择准随机的事件子集,并基于该策略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研究团队合作,融合区域事件和地震台网数据,构建了第二代合作地震学地球模型 “Collaborative Seismic Earth Model(CSEM)”。
Andreas Fichtner 教授1月7日报告
1月9日的报告题目为“Fibre-optic seismology: Applications in challenging environments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由马锦程博士主持。在简要讲解了光纤传感器在地震学的应用原理之后,Fichtner教授展示了他们利用DAS在阿尔卑斯山冰川和冰岛火山等地区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DAS在微震检测和复杂环境研究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地震仪的优势。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积分光纤传感系统,该系统基于正向传输的激光脉冲相位差积分能够实现数千千米距离上的光纤地震观测。
Andreas Fichtner 教授1月9日报告
Andreas Fichtner 教授和讲座主持人宋晓东教授、马锦程博士合影
Andreas Fichtner 教授和部分参会师生合影
两次报告均在本所线下举行,在腾讯会议和蔻享学术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并提供完整回放。讲座得到了广大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每次讲座腾讯会议同时参会人数达100多人,当天蔻享学术平台观看人数达2200余人,并进行了活跃的讨论。
讲座回放地址:
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750762 (1月7日讲座)
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162946 (1月9日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