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0 15:00 星期五报告会
孙书洋 博士
里昂第一大学(CNRS)

2024-05-07

利用SS前驱波进行全球软流圈地震成像

孙书洋 博士

里昂第一大学(CNRS

2024.05.10(星期五)15:00,理科二号楼2821

摘要:

软流圈是固体地球内部最软的圈层,以低地震波速度和高地震衰减为特征,可能存在部分熔融。它的物质流动不仅支持板块运动,还影响整体的地幔对流。但是目前我们对于全球软流圈的结构和成因仍然知之甚少。我们采用SS前驱波对软流圈顶底界面LAB220公里不连续面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海洋和大陆地区均观测到来自LAB220的异常强振幅反射。海洋地区的LAB界面上下存在约12.5%的速度降低,表明软流圈中可能广泛存在1.5%-2%的部分熔融。全球海洋板块的平均厚度约120公里,且与海底年龄无关。220是全球不连续面,它的平均深度约250公里,界面上下具有7%的速度变化,海洋和大陆软流圈结构相似,互相联通。220的区域深度变化大,在海洋地区,其深度异常与海底年龄等值线的走向大致平行。在海底扩张较慢的区域,其深度变化相对平缓,在海底扩张速度较快的区域,深度变化则较为显著。这表明海底扩张可能影响软流圈(地幔)对流。在大陆地区,220的深度异常与地表构造具有广泛的相关性。地幔温度在全球250公里处大致相等,大陆地幔相对海洋地幔的高地震波速度,可能与长期的冷却作用无关,而受组分差异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

孙书洋现为里昂第一大学(CNRS)博士后。2023年博士毕业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主要研究工作为全球岩石圈-软流圈结构和地幔地震波衰减(Q)结构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在JGR-Solid Earth GJI发表。